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学生会工作简报 暑期社会实践专刊
2013-12-31 11:43:07 来源: 作者: 【 】 浏览: 次 评论:0
学生会工作简报
传媒学院学生会秘书处承编 暑期社会实践专刊
━━━━━━━━━━━━━━━━━━━━━━━━━━━━━
▲ 卷首语
阳光路上

▲ 特别报道
传媒学院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 实践简讯
  • 追梦篇 驻村书记——梦在前方 路在脚下
  • 寻梦篇 大学毕业生——天之骄子的寻梦路
  • 筑梦篇 驻济农民工——追逐人生梦 筑建中国梦

▲ 成果展示
小木工13年打工变身包工头
大学生创业遇“合伙人”烦恼

▲ 结束语
▲ 传媒梦之队分工一览表
▲ 卷首语
阳光路上
早就渴望带着专业设备走一走,趁着阳光,去拍一拍风土人情,去晒一晒自己一身的疲惫,去享受一下阳光带给自己的温暖。终于,在暑假一个晴朗的日子里,迎着清风,沐着阳光,我们暖洋洋地出发了。走在洒满阳光的路上,我们感到心儿不再冷清,情绪不再落寞,精神格外振奋。
阳光金灿灿的,照在土地上,照在石头上,照在树枝上,照在房顶上,阳光照在一切期待着它的地方。阳光是一位多情的美人儿,娇艳袭人,她点亮了肥沃的大地和我们幸福的生活。阳光盈满了我们的视野,温暖了我们的情怀,最后,阳光还照在阳光上,阳光被它自己的金黄感动着,陶醉着。阳光照在它自己的怀里,阳光躺在它自己的油彩上,它静静地放松了下来,像一个初生的婴儿,崭新极了,娇嫩极了。
走在阳光路上,我们感受着阳光,阳光的心扉敞着,它在深情地描绘,它在柔曼地抒情。阳光描摹的意境很浅,男女老少都懂,人人都倍感亲切。阳光是天然的画家,不需要彩色的笔,也能画活山,画活水,画活草木与土石。阳光如宁静的诗,朦胧中透着浅显,热烈中透着轻缓。阳光绵绵延延,无边无际,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只见温暖,不见首尾。阳光是无语的情,不需要吟哦,它的形象就已经无比高大,它的风韵就已经浪漫无比,并且永远也不会变得渺小与平凡。
阳光在天空里走着,在大地上息着。阳光走着,是自由的诗;阳光息着,是恬静的画。阳光被树木举着,被小草举着,如花似锦。阳光被风吹着,被溪流淌着,如纱似幔。阳光被阳光照着,阳光被阳光暖着,阳光被阳光礼赞着,它正一步步走进我们的憧憬,正一步步走进我们的希望。阳光从高处照进我们的家园,我们的家园已幸福得温暖融融。
阳光路上阳光明媚,阳光明媚着我们的生活。阳光路上阳光明媚,阳光明媚着我们的名字和城市的名字。对,我们就是365足球投注暑期调研团,这个暑假我们在济南,我们在菏泽,记录着中国梦在中国基层社会的普及与推广。
(文 / 密 凯)

▲ 特别报道
传媒学院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为贯彻落实校团委《关于组织开展2013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关注社会热点和民生百态,增进对社会的观察和了解,传媒学院团总支将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与“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以“中国梦在中国基层社会的普及与推广”为主题组织开展了2013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暑期社会实践团共分“寻梦”、“筑梦”、“追梦”三个小队针对毕业大学生、农民工、驻村书记三个具有时代性、普遍性的群体进行调研。通过拍摄、采访他们的工作状态、生活以及情感经历来了解他们对“中国梦”的理解和追求。

调研团全家福
7月11日,我院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一行30余人在团总支杜建老师的带领下兵分三路开始着手于社会调查、素材搜集等方面的工作调研地点集中于济南和菏泽郓城黄集乡,调研方向包括生活状况调查,工作情况调查、就业、创业经历调查及对中国梦的理解和追求等方面。调查通过深入访谈、专题片摄制、网络及现场调查问卷采访等方式整合第一手资料,探求毕业大学生和农民工的真实生活状况和思想观念,了解“第一书记”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及第一书记的工作为帮扶村所带来的长远发展的原动力。此次调研活动旨在深入基层,了解当代毕业大学生和农民工的生存状态、工作现状和发展预期,关注第一书记的生活状态,展现第一书记在城市化进程中为乡村的经济发展、新时代农民的精神风貌的转变所作出的突出贡献,了解他们对“中国梦”的理解和追求。
此次调研活动对同学们专业知识的提高,个人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传媒学子在社会实践中磨炼自己,锻炼和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毕业大学生的就业、创业经历引起在校大学生深入认识和理性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以及职业规划。第一书记心系基层,建设基层的精神也鼓舞着广大青年学子,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此次社会实践调研活动以聚焦农民工这一独特视角和颇具传媒专业特色的专题片拍摄等多个亮点受到了我省各大媒体的关注与支持。据了解,7月16日,山东商报发表了题为《小木工13年打拼变身包工头》的跟踪报道,多家媒体纷纷转载。

▲ 实践简讯
  • 追梦篇
驻村书记——梦在前方 路在脚下
七月的阳光柔和,七月的天空清澈,七月的雨声风情万种,总在不经意间悄然飘落。春风旖旎迎来夏雨叮咚,春草蔼蔼换来 荷叶漫天。七月的夏阳不着痕迹地撒下遍地花瓣,淡然、清爽,一夜夏雨滋润着菏泽郓城广袤的田野乡村,带来一年中最为珍贵的岁月。

郓城第一站调研组合影
为贯彻落实校团委《关于组织开展2013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加快青年学子关注民生百态、社会热点心态的培养,365足球投注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经过仔细缜密的筹划工作,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与“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于7月15日实地走进菏泽郓城黄集乡,就中国梦在基层的普及和践行情况进行了为期四天的深入调研。

临危受命:担起主要责任
2012年春天,山东省委组织部选派582名省直机关干部到农村任职“第一书记”,作为党组织从省直单位选派到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代表,他们将担负起扶贫开发的第一责任和村级党建的第一使命。在菏泽市郓城县黄集乡,山东艺术学院学生处副处长郑华丽,美术学院教授卜昭滔就是驻村“第一书记”的一份子。

良东村党员会议召开
郑华丽从未想到,有一天他会回到农村当村里的“第一书记”。
作为山东艺术学院学生处副处长,在机关工作近20载的郑华丽,六个多月前到菏泽市郓城县黄集乡良东村挂职驻村,成为该村的“郑书记”。
郑华丽只是万名“第一书记”的一员,自今年初中央部署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以来,山东省已选派2.6万名“第一书记”,帮包1.8万个村、社区等基层单位,已有7800多名“第一书记”驻村开展工作。其中,208个省直单位选派了582名“第一书记”打头阵、做示范,到贫困村抓党建促脱贫,一包三年,一年一轮换。582名省直单位选派的“第一书记”肩负着促脱贫的重担,更被寄予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和影响力的希望。

下乡进村:老百姓的贴心人
走在新修的水泥路上,郓城县黄集乡金店村的村民们心里乐开了花。 “以前我们村的道路全是土路,晴天还好说,只要一下雨根本没法下脚,进村出村都困难。“第一书记”卜书记来了之后,帮我们修了山艺路,造了致富桥,我们打心眼里高兴啊!”,在路边摇着蒲扇的老大妈自豪的说,“郑书记要是能一直在这里就好了。”
驻村伊始,从城市到农村,从机关到基层,迎接金店村第一书记卜昭滔和良东村第一书记郑华丽的不是掌声和笑脸,而是数不尽的问题与困难。农村的贫困,人心的涣散,深深地触动着郑书记和卜书记的心。深入农户普访走访是两位书记走进群众的一件法宝,正如卜书记所说的“只有真正走进村民的心里,在知道他们想要的是什么” 。

卜昭滔与调研组一行入村调查
村里人接受第一书记也有一个过程。第一书记用第一的爱民情怀、第一的务实作风、第一的工作成效,给农村干群一个负责任的交代,用一件件沉甸甸的劳动果实彰显着第一书记的思想境界、优良作风和出众的工作能力。郑书记说:“刚到良东村,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了解村情民意,既要了解村子的历史渊源之事,又要了解现阶段的问题和困难。不过,只说是不可以的,村民们更注重的是干部们怎么干。”看到郑书记真的在村里落了脚,每天起早贪黑走村入户,一蹲就是两个月, “不像是镀金干部,看样子是要扎实干满期限!” 村民张大爷乐呵呵的说。农村的老百姓都很朴实,他们最关注干部的作风,最认同的是工作实效,正所谓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郑华丽说,“其实朴实的村民最容易满足,但有时候也是最倔强的,这就是村俗民情,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让村民们满意。”


调研组成员与良东村村支书交流
调研团队还了解到,良东村驻村第一书记郑书记六一儿童节走访村内留守儿童,为留守儿童们送去节日的祝福和问候。村子里的大部分孩子从来没有庆祝过儿童节,更没有节日礼物。今年儿童节,9岁的杨婷(化名)收到一个崭新的书包,“我以前的书包用了好几年了,书包的拉链都坏了,这个喜洋洋和灰太狼的书包我特别喜欢。”性格开朗的小杨婷一边说话一边美滋滋的又背上了自己的新书包。在前往村委办公室的路上,郑书记告诉我们:“这个小姑娘的爸爸妈妈常年在外地打工,两人已经离婚一年多了,孩子整天眼巴巴盼着爸妈回来,据村民说,她很小就跟她奶奶一起生活。”在属于孩子们的节日里,郑书记代表山东艺术学院向儿童带来了学校的问候,让留守儿童感受到了来自山东艺术学院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七一党的92周岁生日,郑书记经过精心准备,给村子里的老党员们送去农村并不常见的驱蚊灯、功能齐全的戏曲点唱机、香皂、花露水等用品,不仅给老党员们送去节日的问候,更是传递党对他们的关怀和温暖。良东村老党员前任村支赵书记谈起郑书记很是激动,他说,自己曾经担任村支书十五年,一是村里并不是很富裕,二是确实也没想到节日里去走访看望一下为国家做过贡献、出过力的老党员们。“虽然没有和驻村第一书记搭班子,但是村里的变化我是看在眼里,高兴在心里的。第一书记来了之后,修路、架桥、打井,切实感觉到村民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村里的工作有了思路,发展有了亮点,村委会的干部们也有了活力!”

三年扶贫计划:村子建设有门路
作为第一书记,要想为村民谋福利,就要充分发挥原行政单位山东艺术学院的资源优势,提升乡村文明素养,加强村民内涵建设,在村民心中塑造好山东艺术学院“第一书记”的形象。

良东村驻村设施安装

郑书记到来之后,新建了村民委员会办公楼,象征着良东正走在快速发展的路上。文化广场的建立也是村里的一件大事,据调研了解,村里孩子们以前没有什么娱乐设施,平时都是在泥土路上做游戏,小广场的建立则给孩子们带来了一个游戏娱乐的场所。篮球场、健身设施都成为他们追逐嬉戏的场地,孩子玩的更开心,家长也就更放心。郑书记帮村子组建了锣鼓队、秧歌队,购置专门的服装并邀请县文化局的工作人员进行专门指导。到了晚上,村民们三三两两来到这里闲聊乘凉,健身益体,锣鼓敲起来,秧歌扭起来,文化广场一派红火现象。据悉,文体健身场的建成,也结束了该村多年以来没有文体娱乐场所和健身器材的历史。
而在金店村,第一书记卜昭滔着手办的第一件大事 ,就是响应行业扶贫“五通”“十有”政策号召,即通路、通电、通水、通广播电视、通信息。有旱涝保收田、有致富项目、有办公房;有卫生室服务、有卫生保洁制度、有学前教育、有文化室和农家书屋、有健身场所、有良好生态环境、有就业保障措施。在这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中,为首的当然是山艺路的建设,作为金店村与黄集乡政府驻地的主要干道,长期以来一直未硬化,路面坑洼不平,雨雪天气更是泥泞不堪,给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其不便,卜书记以“抓党建,促脱贫”为主题,深入调研,认真了解群众反映的困难,按照党的政策,多方筹措资金,不让群众出一分钱,修建了一条造价50余万元,1800米长,5米宽,18厘米厚的高质量水泥路。当地群众对此高度赞扬,并纷纷要求将此路命名为山艺路表示感谢。

我们与山艺路
提起金店村这两年多变化就不得不说村子搭建的三座新桥,三座桥不同的名字代表着村民的希冀与梦想。幸福桥寓意着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村民能够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而致富桥则表明村民对小康生活向往,对走向富足的期盼。最具代表性的则是连心桥的搭建,沟通了村子南北两方,不仅将居民房同田地联系起来,将金店村与山东艺术学院联系起来,更是将第一书记的心和村民的心联系起来了。村民的梦想就是第一书记的目标,第一书记上岗上位就是为了倾听民众的梦想,实现民众的梦想,坚定不移地当好党的政策宣传队、农村党建工作队、脱贫致富服务队。

三气使者:“人气、才气、福气”
来到黄集乡,从7月16日开始,随机在村中抽选出30户家庭,实践组成员分成两组开始进行入户调查。在抽选的30户居民中,1户家中无人,2户外出打,。在村两委成员的积极配合下,27户居民答应填写调查问卷,其中12份由工作人员代笔,回收有效调查问卷为25份。
被调查的25户居民中,平均年龄38.47岁,平均年收入11589.63元。有24人赞同上级党委选派党员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占96%;认为驻村第一书记吃住、工作在村的占88%;100%的人认为第一书记驻村期间没有给基层增加负担,经常深入群众,能够廉洁自律并且制定的发展规划符合村情;认为第一书记在班子里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占80%;认为第一书记争项目、办实事、引导群众增收、帮扶困难群众情况很好的占84%。认为第一书记给村里带来最大变化是村级班子进一步加强的占48%,认为是各项设施建设得到改善的占32%,认为是村容村貌得到较大改观的占20%。
“在你眼中的驻村书记”中,有一份答卷这样写道,作为一名村中走出来的大学生,回到家中看到了村中的变化,可以感觉到郑书记带领着我们在全面奔向小康的路上,郑书记就是三气使者,给我们、给我们村带来了人气、才气、福气。

我们与“三气使者”

土地流转:从“空心化”到“集体化”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民对土地依赖性越来越小。大量农村人口尤其是青壮年劳力不断“外流”,农村常住人口逐渐减少,很多村庄出现了“人走房空”现象,并由人口空心化逐渐演化为人口、土地、产业和基础设施整体空心化。一直把土地党命根子的农民,如今很多人却弃土而去。农村土地撂荒现象与日俱增,“空心化”的农村又如何确保粮食安全?明天又有谁来种地?
在实践团对黄集乡集市的实践调查中,发现集市上大多是妇女和老人进行商品的买卖。经调查了解,黄集乡金店村的青壮年普遍存在外出打工的情况,人员流动早已成为司空见惯之事。然而为何村子里的青壮年不愿留守农村,甘愿背井离乡,去城市打工?带着这个疑问我们采访了金店村的几位村民,得到了以下的几点原因。老村干部王振华(化名)说道:“我们金店村地理位置不好,离城市很远,经济上也是比较落后,所以村子里的小年轻的大都愿意出去打工挣钱,一来是收入还不错,再者说种地是看天吃饭,没有保险,辛辛苦苦一年有可能全搭进去,哪有出去打工旱涝保收来的安稳。”卖西瓜的刘老伯告诉我们现在在农村想要盖房子,娶媳妇最起码需要三四十万,要想依靠种地来挣到这笔钱,周期无疑太过漫长。所以黄集乡乡镇土地大多由妇女老人耕种,这就导致土地利用率大打折扣。
土地流转是解决农村土地问题的良好对策,但起初村民不太接受土地流转政策,村支书积极响应号召,率先承包100亩地,一年获得净收益3至4万元,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农村土地流转是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依法进行,不得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也就是说,土地流转出去了,农户不但可以取得土地流转费用还可以在流转出去的土地上采用提供劳务、服务等方法取得收入。土地流转出去了,可以提高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更容易的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金店村第一书记卜昭滔说,大力推动土地流转不但促进了农业规模化经营、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现代化生产,更大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第一书记积极推动土地流转的施行,不仅仅是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更通过土地流转,让一批会手艺、头脑活,善经营的农民更为方便的离家外出打工,或到城镇经商置业,就近服务于二、三产业,这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又活跃和繁荣了城乡经济。另外由于田地的集中,种植品种也由单一的种粮向水果、蔬菜、花卉等高效经济作物和养殖业发展,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实现了人尽其能,地尽其用。

注重帮扶:从“输血”到“造血”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第一书记不光是修桥铺路,更重要的是帮助村里健全党组织,带领村民谋发展、奔小康。对重点帮扶村来说,加快发展是压倒一切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乡下人能吃苦、不怕累,就怕致富路上磕磕绊绊。

致富能手——曾明福

郑书记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可以出谋划策,但不是包办代替。”在他看来,村民才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驻村第一书记就是要帮村两委会干部理清发展思路,帮村干部树立威信。
在面积并不大,但是品种齐全的花卉大棚里,我们见到了曾明福,比他的实际年龄“42”岁看上去要年长一些,一个憨厚朴实的农民,饱经病痛折磨,但却有一颗坚强又机敏的心。
六年前曾明福突发脑血栓,之前有两年时间左半身瘫痪在床,行动不能自理,家中正在上学的三个儿女中,大女儿二女儿纷纷辍学打工,“老大学习最好了,一直是班上的前三名,那时候日子过的挺困难的,”曾明福指指墙上的全家福,“这是老大结婚的时候照的,一想起没能让她姊妹俩上学,这心里就难受,实在没法。”曾明福是笑着说的,但我们看到了他的无奈。因为对花卉养殖的喜爱,无法下地干活的曾明福就在家里摆弄自己的花花草草,随着自家小院子花卉的逐渐增多,他萌生了将此当做自己职业的念头,敢想敢干一直是曾明福的座右铭,他着手搭建自己的第一个花棚,可未曾想到自己的这个想法却得到了亲友的反对。然而亲友们的冷水并没有熄灭曾明福心中的火焰,“谁说没法下地就干不成点事业,我一定要自己干活把小儿子供到大学。”抱着这样的念头,曾明福开始了艰难的创业,风雨击打娇嫩的花朵,汗水划过宽厚的脊背,几年过去了,曾明福的小花棚有了起色,现在收益已经足够家中支出,当我们问及还有什么梦想时,这位坚强的中年汉子略带羞涩的说:“一是想把我这花棚做大,第二个就是希望家里老小能考上大学,现在家里条件好了,也供得起了。”说话间,曾明福腰板挺得更直了些。
良东村养殖大户小刘(化名)邀请我们参观他的狐狸养殖基地,并热情向我们吐露他这几年养殖狐狸的苦与乐,在基地中我们看到数百只小狐狸整洁卫生的养殖在笼子中,小狐狸可爱灵动的样子赢得实践团成员的喜爱,小刘骄傲的说:“现在狐狸才刚分栏,等再过几月狐狸长大了你再来看,那才叫好看呢!”从他的话语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他对狐狸养殖这个行当的喜爱。当问到一年收益问题的时候,小刘显得有点羞涩又有点骄傲,虽然没向我们公布具体数字,只是直言有六位数的收入,在良东大大小小也算是一个养殖大户了。小刘养殖狐狸的历程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起初几年,因为经验不丰富等原因,经常辛辛苦苦养了一年,到最后却连个本钱都捞不回来。“这几年经验丰富了,渠道稳定了,收益就起来了,再者第一书记一来,把路修了,把桥建了,和外面的联系也方便了,我的狐狸也更好卖了。”问到梦想时,小刘的回答很质朴,他说他就希望能够将三四百只的规模发展到千只左右,既然当时选择了养狐狸这条路,就一定要把它走成一条致富路,一条幸福路,过几年攒上点钱,争取盖个新房。”

入户采访现场

中国梦:从“做梦”到“追梦”
翻阅世界史,没有哪一个民族像中华民族一样,历经苦难与辉煌,始终坚持着同一个梦想。这个梦想,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宣示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梦想背后的支撑,正是源远流长的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紧紧凝聚在一起。
菏泽市郓城县黄集乡党委书记王永合在接受采访时提到,黄集乡共49个行政村,74个自然村,总面积77平方公里,总人口47600人,耕地面积4500公顷,一直制约当地发展的就是道路颠簸。“作为我们基层政府来说,更多的就是落实。我认为任何一项决策实施、任何一项工作推进、任何一项任务完成,都是抓落实的结果。如果没有落实,再好的思路也是一纸空文,再宏伟的蓝图也没有意义,再正确的政策措施也没有作用。”他说,“我愿意用实干托起我的梦想,把黄集乡的经济搞上去,带领黄集近五万人口发家致富奔小康。”

黄集乡党委书记王永合采访现场
山东艺术学院学生处副处长,黄集乡良东村第一书记郑华丽谈及自己的中国梦时,他说,三年扶贫计划很充实,但还是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一张蓝图规划到底,分批实现百姓期愿。作为第二批选派驻村干部,要做好“承上启下”的工作职责,承上就要总结梳理上一批书记的工作进展情况,启下就是要为下一批驻村书记的工作做好铺垫。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卜昭滔是第一批被选派的驻村干部,一年期满后又自愿申请在村子里再干一年,提到原因,卜书记说:“村子里的条件实在是很困难,虽然我在村子里干了一年,但做的有限,我还年轻,希望能帮村民多做点事,让咱村的老百姓早日走上致富路。”
大学生村官生活在农村大有作为,在良东村这样的贫困村里要的是能带领老百姓共同致富的实干家,能够切实的扎根农村好好的为农村服务的村官才是好村官。大学生村官燕子(化名)告诉实践团队一行人:“每次看都村集体又有了新的变化都打心底里高兴。这些日子在良东村的生活,已经让我融入到了这个集体里面,我把自己当做村子里的一份子,希望能为相亲们干点实事儿。现在第一书记来到村子里,我一定要和书记多沟通多交流,把咱村发展起来。村民的梦想就是我的梦想,村民高兴我也就跟着高兴。”大学生村官在自己的农村岗位上扎扎实实,脚踏实地,用辛勤的汗水为为“中国梦”尽一份力量。 ”

我们与大学生村官聊中国梦
实践即将结束时,实践团成员看到了在村委会公示栏中“第一书记”的誓词:“我志愿到贫困村任‘第一书记’,牢记党的宗旨,继承党的传统,弘扬党的作风,坚定信念、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廉洁自律,争做攻坚克难的先锋、引领致富的模范、服务群众的标兵,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短短几句话,是第一书记们发自内心的表白。采访时,郑华丽的一席话,“三年很短,只争朝夕,希望撤点时,能留下一个‘不走的工作队’、一个焕然一新的新村庄。”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第一书记们爱心与智慧的浇筑下,农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 寻梦篇
大学毕业生——天之骄子的寻梦路
随着“中国梦”话题的深入探讨,习总书记提出青年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以“青春梦”托起“中国梦”。“中国梦”不仅仅是民族的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更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的梦。“中国梦”的提出对于当代青年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它进一步触发了青年人的思考,同时也为更多的青年人迈出人生坚实的步伐、成就内心深处的梦想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立足于“中国梦”这一热点话题,传媒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寻梦行动”主题交流小组(大学毕业生群体调研小组)以“大学毕业生所理解的中国梦”为主题,利用沟通交流为主要是实践方式,对大学毕业生群体“毕婚”“毕分”的情感问题、竞争压力巨大的工作问题以及困难“蚁族生活”问题进行深入挖掘探讨。
7月1日,传媒学院“大学毕业生——天之骄子的寻梦路”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一行十余人在院团总支杜建老师、院学生会主席范林的带领下开始着手于大学毕业生生存现状的社会调查、素材搜集等方面的工作。此次调研活采用采访记录形式针对正在寻找梦想和追求梦想的大学毕业生群体,围绕大学毕业生创业梦、情感梦、现实梦等几方面进行。其中包括大学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情况、“毕婚”“毕分”的情感问题、 “蚁族”的生活状态、“公务员热”的盲从心理等。通过调查,展现当代大学毕业生的这一群体特有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引导青年人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爱情观、价值观等,理性看待社会的快速发展。

采访合影
根据对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家庭背景的大学毕业生跟踪采访交流,本调研团队主要选取了三组大学毕业生对“中国梦”的主题的进行阐述。通过这三组毕业生的生活工作状态,我们总结出了当代大学毕业生所面临的共同的社会问题,同时他们独特的梦想和所反应的现象也引发了大家的思考。

(一)创业梦
“自主创业”——想说爱你不容易
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一直遭遇“寒流”,而且一年“寒”过一年,2013年被称之为“史上最难就业年”。即使在恶劣的现实环境中,仍然有一大批年轻人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敢于“追梦”。
随着我国提出“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号召,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一些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帮扶政策,但往往是“理想丰满 ,现实骨干”。大学毕业生没有资金、经验、人脉关系等条件,全凭一时激情创业大多数往往遭受挫折。
2013年7月10日,365足球投注社会实践“寻梦行动”主题交流小组以“大学毕业生所理解的中国梦”为主题,利用沟通交流为主要是实践方式,对大学毕业生群体自主出创业所存在问题进行调研。本次调查显示,目前有25%的学生有创业冲动,但仅有近3%的学生有冲动并开始了创业。针对没有创业经历的大学生调查显示,他们的创业热情虽然比较高涨,但仅有30%的调查者选择了 “看机会再定夺是否创业”,这说明了自主创业在大学毕业生群体中仍没得到太多的认同。即使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即使梦想着成就自己一番事业,但大学毕业生们也不愿意选择自主创业的原因什么呢,我们对此展开了调查。

1、优惠贷款等政策门槛过高,关注度低;
为实现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梦想,按照国家政策,大学生创业者能够享受一些优惠,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比如在免收公告费、登记注册费等方面,这些优惠条件的手续费加起来,总共才几百块钱,相对于创业的投入实在太小。
(1)对于大学生创业贷款申请政策中,大学生创业贷款申请者需要提供个人或家庭收入及财产状况等还款能力证明文件;大学生创业贷款申请者担保材料,抵押品或质押品德权属凭证和清单,有权处分人同意抵押(质)押的证明等。然而很多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却由于家庭原因不能及时提交银行贷款所需的证明,成为了实现梦想道路上的阻碍。
2006年毕业于环境研究保护专业的李某毕业后梦想着继续延续自己的所学的专业,从实践中成为真正环保大军中的一员,于是他在济南自主创办了废品回收公司,“当时启动公司的资金是15万多,全是我自筹。其实我也想进行小额贷款,但我由于家庭条件原因,实在没有什么可以给银行抵押的,然后也不是本地户口吧,银行那边也不给办”李某说。
  (2)关于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资金来源问题的调查中,约有60%左右的大学毕业生的创业资金来自于父母或亲友;其次是积蓄和银行贷款占约20%左右;而由政府提供创业基金或优惠贷款等资助的比例约为1%;约有30%的大学毕业生并不了解甚至并不关注政府贷款政策。
其中被采访的大学毕业生就业者周洪帅告诉我们,“第一次创业,资金大部分是爸妈给的。当时知道它们(政府)可以提供创业贷款,但那要求……我条件也不足,也就放弃了。”而一位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代表李资告诉我们“自己根本不知道大学会自主创业政府贷款政策,也没有关注”。
小结:国家针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本是辅助他们提高创业成功率的有效措施。但由于条件苛刻,门槛过高,很多大学毕业生无法利用国家政策资源进行自主创业。所以,国家的优惠政策是否能适当降低门槛是,做到真正的“接地气”,才是帮助大学生自主创业群体实现梦想的关键,也是这部分群体最关注的。

2、社会大环境导致自主创业者压力过大;
目前而言,我们整个社会缺乏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信任感”,无形之中为大学毕业生们实现创业梦制造了社会压力。无论是大学毕业生自身还是其父母,他们眼中“考公务员往往比自主创业更来得实惠”。处于我们的市场环境还处于转型期,整个社会没有形成浓厚的创业文化氛围,大学毕业生乃至家长们往往对“公务员”这一稳定职业充满无限热,而对于自主创业则是不屑一顾。

与周洪帅的采访进行中
周洪帅在面对第一次创业失败经历以后,决心通过先就业再创业的模式重新进行第二次创业。可在他提出这一想法时,父母直接对其否定。“我爸妈的意思是,我已经失败一次了。现在让我利用的工作空闲时间学习考公务员,考上以后就扔掉这些工作安安稳稳去当公务员”。
周洪帅的父母认为他第一次创业失败后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即使自己的儿子就业时间再长也不适合盲目创业。“我们宁愿让他找一份差一点的工作,也不愿意让他再自己出去闯荡创业了!”周洪帅的母亲说,“公务员是个好工作,稳稳当当也不用操心,可他就是不听。”
关于“若您有过一次创业失败的经历,还会选择继续创业吗?”的调查中,47%的人选择“不会”,仅仅有9.7%的人选择还会继续创业。
在周洪帅看来,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难免有失败,有挫折,而如何借用青春无限的激情与奋斗力去战胜这些失败挫折,才是最有意义的。 “我不喜欢公务员那种没有挑战的工作,年轻在于折腾。我的梦就是利用创业,创业像长跑一样,我在这个过程中坚持了,历练了,成熟了,就算是失败了,我相信自己所产生的价值是无价的。”
同样面临社会 “信任感弱”问题的还有被调查者蔡嵩。蔡嵩,2008年金融专业毕业,毕业后从事校园餐厅推广联系工作。“当时是餐厅有个窗口是做江浙菜的,我记忆中去吃的同学相当多。那几天回学校办理毕业手续,结果看见那窗口给关了,我当就想租下窗口继续办。我朋友家那时候正好开了餐厅,我俩就合计着请个华东菜系的师傅。但是后来学校餐厅管理处的领导说是小型餐厅不能确保卫生质量,而且说没有正规的中介所学校不敢私自进行这种合作……反正是各种推脱,其实我也明白,只不过是人家想找有经验,资金比较雄厚的人来做是了。”
75%的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群体普遍表示希望在“中国梦”的大环境下,在自己追梦梦想的过程中得到社会真正的关心、帮助与支持。但由于文化价值观不同,国内的大环境对于大学生毕业自主创业的成功和失败的评判标准太过单一,年轻人不得不背负着巨大的竞争压力,一步步前行。

3、经验技术资源不足,创业梦想与现实有较大差距;
“没有可利用的资源,只能先工作,积累人脉、资金、经验……”以周洪帅为代表的许多创业失败的学生在总结自己的创业道路时这样说。根据调查发现,30%的大学生认为没有可以值得借鉴的创业经验,是大学毕业生创业的硬伤,他们往往在早期抱着对创业的热情而后期不得不放弃这种梦想。
(1)经过调查,55.7%的大学毕业生由于在大学期间没有参加过兼职工作或者进行过实践锻炼从而抱怨说毕业离校后与现实创业具有较大的落差感,仅有6%的毕业生认为毕业创业或者工作过程中没有感到不适应。
曾就读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09级毕业生情侣付延冰和刘肖夏坦言说自己毕业后对工作并没有感到多么的恐惧。由于两人从大学开学前就在小工厂做口罩锻炼自己,后来考入大学后大一白天干兼职,晚上两个人摆地摊积累了创业的经验。到了大二后,刘肖夏便开始尝试在长清大学生城商业街开服装店,而付延冰在大二时则跟同学合伙做报纸,跑业务上班,参加社会实践,不断的积累经验。大三后,刘肖夏转到北京学手艺,而付延冰继续选择留在济南进行兼职工作。“我俩在大学期间工作干得就比较多,所以毕业后自然而然的继续工作,没有什么压力可言。但是对于那些在大学期间没有经历过这些工作的人,毕业后恐怕就不是这种感觉了……”刘肖夏说。
除了工作实战没有经验以外,大学毕业生创业无经验也表现在其他很多方面,如在创业时的审批手续,政府的相关政策和市场规则、专业与创业项目不对口等,都给大学生创业者们造成了很多障碍。调查显示,约有28%的人三年后能保持住大学毕业时自主创业的项目,大多数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者都在3年内失败。
(2)在针对自主创业失败的大学毕业生群体调查中,约25%的人认为市场推广困难,30%的人认为缺乏企业管理经验。
作为创业两年后失败的典型案例:自主创办电子数码产品推广业务的06级大学毕业生王飞,通过市场分析,认为在烟台城乡结合部创办公司利润空间较大,于是和几个同学决定推销代理河北某家电子产品推广公司的电子产品,主要是针对国内知名电子产品进行推广销售。起先投资1万多,在周围地区进行推销,收益非常不错。后来又投资两万块,在过去一年半的时间内收益颇丰,并打算进一步扩大市场,但是过于沉浸在创业成功的欣喜之中,并没有理性分析市场需求状况,就进行了大规模的盲目投资,导致创业的最终失败。
“我们预购了大约10万块钱的产品,结果赶上07年国家推广家电下乡活动,电子产品价格都算是比较低的,我们就没有什么能吸引他们(客户)的了。主要是河北公司并没有兑现当初的承诺,没有提供给我们人力资源方面的支持,然后预购的东西又比较多,我们只能招收各个地方的职员扩大业务范围……后来由于职员太过分散吧,再加上我们对产品的发放分工不合理,他们工作态度懒散,甚至有的职员不要工资,私自拿着高价产品离开公司。”
(3)大学生常常因为缺乏财务知识和经验导致出现资金链的断裂,一些大学生企业在工商年检、财务审计中碰壁,被吊销营业执照或缴纳罚款的现象也常常突出。创办废品回收公司的李某告诉我们, “我当时设立公司时最低资金门槛是差不多1万元,很早之前还是3万多元,虽然下降了2万元,但是要求我两年内公司资本达到10万元……我最后没有达到理想效果,所以没有取得法定的公司资格。”
多数被调查者同时反映,毕业自主创业多是采取朋友合伙创办公司,由于公司拿不到业务,合伙人担心投资打水漂,在中途提出撤资,公司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问题。

小结:创业的道路是漫长曲折的,创业者一定要做好失败的准备,刚毕业的大学生最好还是先找到一份能养活自己工作,等到积累了一定多个社会经验,建立了自己的人际关系,对市场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再进行梦想的追逐也未免不可啊。
“从小生意做起,一步一步前进,比如小服装点、饰品店那些投资较小的店比较适合我们刚毕业的大学毕业生创业者,追逐梦想还是立足实际比较好啊。”周洪帅告诉我们。

4、竞争环境太激烈,过劳工作压力大;
“年轻时用命换钱,年老时用钱买命”,面对过高的房价、医疗费用等压力,想要尽快实现梦想的当代大学毕业生不得不进行过劳工作来与激烈的工作环境进行抗争。
调查中的大学毕业生在职群体几乎每天早晨6点准备开始一天工作,直到凌晨才可能进行休息。35%的大学毕业生表示自己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足8小时,20%的被调查者表示每天睡眠时间少于5小时。在整个调查群体中每天睡眠时间在8-10小时的被访者占16%。
在对大学生毕业群体睡眠时间不足原因调查中,我们发现90%的人是由于加班问题不能及时休息。
调查中发现,客户需求导致工作任务过多是超时工作的原因为40.5%,人力资源不足为超时工作的原因的占38.7%,表示想要获得更多加班薪水的原因占了16%。
与大学生在职毕业群体相比,选择进行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之所以
熬夜过劳工作,大多是因为创业初期人力资源不足,管理经验不足从而导致业务量堆积,不能高效率完成客户所需资料。
被调查者李资的梦想是自由并且有尊严的活着,在他看来,实现梦想的必经之路就是通过自己的拼搏。他告诉我们:“06年刚创业时,工作室里只有两个人。创业初期嘛,事无巨细,都要自己亲自动手,人手又不够,熬夜是很正常的事……现在也是熬夜,不过现在是因为业务多了,客户多数要求工作在短时期内完成,反正是给自己干,辛苦点累点也不算什么,梦想不就是自由有尊严的活着么……”。

调研代表李资
而在职大学生群体在晚间不是和客户不值得业务在一起就是和客户在一起,“不仅要陪笑脸,而且还要拼命喝酒,让客户吃好喝好,才有可能把广告合同签下来。”
自主创业者李资告诉我们“我接到项目以后,一般是要通宵几天,在客户规定的时间内交上作品才能放心的休息”。
通过调查,约有60%的人近期的梦想是希望自己能够拥有一个长假期来调整工作状态。


5、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风险意识是创业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
自主创业者的自身素质条件是决定创业者是否能创业成功、实现梦想的重要条件。创业的初期必定是艰难的,无论是从创业者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上讲,都对创业者本身提出极高的要求。特别是从心理素质上讲,大学毕业生创业者若是意志薄弱,不能树立良好心态,就很难创业成功。
通过问卷调查,80%的人认为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风险意识是创业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现正进行打工的毕业生周洪帅曾经有过一次失败的创业经历:周洪帅于2006年毕业后与朋友合办了动画设计公司,由于市场定位不准以及对动画专业的不熟悉,他的第一次创业仅仅持续了半年。“第一次创业失败我亏损了将近10多万,工作室当时为了省钱选的地方电压不稳,几乎全部机器都受到损害……本来投的钱就亏了,最后机器也亏了……”周洪帅沮丧的告诉我们。“不过也没什么大碍,意料之中。我对动画专业本身不熟悉,只是跟着国家鼓励动画的政策走,没想过短时间会成大公司”,随后,周洪帅选择先就业,通过积累资金、经验、人脉,为以后的再创业提供更好的资源基础。
小结: 大学生自主创业需要理性,敢于舍弃、奋勇拼搏的精神虽然是当前社会所倡导的正能量,但仅有激情和兴趣来实现中国梦是远远不够的。

调研感言
根据调查显示,43%的大学毕业生倾向于生活服务类作为初次创业的工作类型,32%的大学毕业生倾向于专业咨询类行业,23.5%倾向于创意服务类行业。
大学生创业最好能够将自己所学的专业与创业项目结合,善于观察,从同样的准也中发掘不同的创业内容。
全方位了解市场,踏踏实实进行市场调研,拒绝理想化推理,服务类行业领域投资额较小,风险较小,最适合大学毕业生这样的初期创业群体。
1、政府方面: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加大政府和银行方面对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的扶持力度,简化行政手续,缩短公司执照等手续的办理时间,提高办公效率,降低申请优惠政策的门槛,使政策更加利于大学生自主创业。
2、社会方面:提高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关注度,增强对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信任度。利用企业资源对其进行帮扶,比如提供有创业经验或者创业知识丰富的企业家进行无条件指导,优秀企业担任社会责任,对大学毕业生创业群体进行业务资源转让,逐渐引导这个群体往更好的道路上发展。
3、学校方面:构建创业教育机制,融入“逆商”教育,锻炼学生面对逆境良好的思维反应;引进具备创业实战的人才资源,建立创业指导课程进行实质性教育引导,营造宽松自由的创新的创业环境;设立专门的创业基金,为毕业生的创业之路提供资金支持。
4、创业者本身:培养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风险意识,学习一定的创业知识,注重培养自己的决策能力和创新实践的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1)寻找足够的创业资源,包括业务资源、客户资源、技术资源、经营管理资源、财务资源、行业经验资源、人力资源等。作为大学毕业生这样的初次创业者,不可能具备100%的资源条件,财务资源、业务资源、经营管理资源是所有创业资源中所必不可少的。
(2)转变、创新创业观念:转变把自主创业作为“当老板”的观念,利用内部创业方式,与发展状况良好的公司建立项目合作关系。借助企业雄厚资本的支持、管理指导、资源业务共享、品牌形象等诸多资源,从而发展自主业务。
总之,大学生应该真正解读“创业” 内涵,把重点放在“创”上,而不是“业”。创业是面对没有走过的路、没有做过的事、没有见过的人,带着自己的梦想重新进行资源的配置,没有太多的预设期望值,真正的以“梦”激发出生命的正能量,变成“行”和“动”;大学毕业生们对待创业用宽广的视野看过去、现在、将来,用精心、精细、专注对待每一天。

采访现场合影
(二)情感梦
“毕婚族”和“毕分族”——毕业后的情感生活
对于“毕婚族”,他们即使毕业也坚持在一起,选择同甘共苦,心心相印的坚守着最初的梦想和爱恋,而对于“毕分族”,分手的原因各种各样,主观上是感情基础不够牢固或者性格志趣不相投,客观上是来自现实方面的压力,比如工作在不同的地方、一方的经济条件不好、来自家庭的反对等等。
近年来,特别是有关“毕业婚礼”的报道屡见不鲜,毕业就结婚的“毕婚族”现象也格外引人关注。其中伴随着大学生婚恋观的变化,“精神寄托”、“寻求陪伴”和“驱逐空虚”作为大学生恋爱的三大主要动机,为象牙塔里的爱情埋下隐患。
1、“毕婚”现象的出现反映大学生婚恋观念变化
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说,“毕婚族”这个词语可谓人人皆知,甚至有80%以上的人考虑过一毕业就结婚,女性尤多。男性在毕婚族里不被看好,因为刚毕业的男性往往还没有经济基础,无法担任起家庭的重担。而女性则秉承了“干的好不如嫁得好”的原则,为自己离开家庭保护后的生活重新建立起避风港。更有甚者,不少家长也及于为自己刚毕业或即将毕业的闺女找个好的依靠,父母的做法也许只是为自己的女儿着想,但是这也反应了现代社会的压力与观念的改变。
以本次调查采访为例,来自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小付和小刘是“毕婚族”的典型代表,同为90后的两人在毕业后随即步入婚姻殿堂,并在其母校举办了婚礼。据两人透露,在学校举办婚礼更多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虽然两人在学生时期进行了很多兼职工作以及小本创业的尝试,但这对新婚夫妻现在并没有十分稳定的收入,也只能在远离市区的城郊租了一套面积不大的房子作为婚房。在小刘和小付令人羡慕的感情背后,种种现实方面的因素却并非每对新人都能坦然接受的。
这就是为什么多数大学生不选择一毕业就结婚。恐怕除了观念之外,更多的是因为工作不稳定,生活还无法得到保障。可是也有例外情况,随着社会越来越稳定、和谐,有的大学生一毕业就能找到高工资的工作,越来越多的家庭有着良好的经济基础,结婚对他们来说,已经没有什么经济负担了。
2、“毕婚”后的精神与物质生活的双向追求
但令人担忧的是,许多大学生一毕业就结婚,恐怕不是为了爱情而是为了追求物质享受。通过调查,45.5%的女性认为嫁得好才能过上好日子,20%的女性认为自己有独立的经济条件才是好生活的保证。关于选择爱情还是选择面包的问题,小刘认为“爱情比面包重要,物质上可以不断努力,但是感情上错过了就真的可能丢失了。”小付也同样认为,“只要情在,还年轻,面包总是会有的!”

我们与毕婚族代表
3、“毕婚”一族隐患多
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成为“毕婚族”,还和他们开放的婚姻观有关。他们崇尚自由,对婚姻很随便,认为合则继续生活下去,不合就分散。
所有这一切不得不让人担忧。一般来说,“早婚者”往往在结婚时还没有定性,对自身和配偶的认识都很不清楚,对结婚后夫妇双方所需承担的义务也认识不够,对社会较缺乏责任感,更重要的是,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强。许多“毕婚族”由于才走上社会,没有经过生活的风雨,在爱情和婚姻上缺少的就是这些,当爱情和婚姻一旦缺少了这些,也不会牢固。
调查显示,过早走入婚姻的大学生们一般都难以一下接受从“未婚”到“已婚”的转变。一方面,他们害怕“已婚”身份遭年轻同事和朋友疏远,很多人在婚后更喜欢参加各自圈子的社交和聚会;另一方面,他们又受已婚观念的束缚,尤其不希望对方过多地参与其他社交圈子,害怕因此而越走越远。这种心理落差和无法适应的角色转变,导致了少部分“毕婚族”婚姻“中途死亡”。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婚姻观,价值观,慎重考虑“毕婚”的利与弊,给自己定个积极向上而又有挑战性的目标,不要盲目追崇,要有独立性等。

(三)现实梦
“蚁族”的挣扎——继续学习深造
“蚁居”一族是指继续学习深造,在学历上尽可能的给自己镀金,另一条路是继续留在大学所在城市打拼(特别是那些通过高考从农村进入大都市的大学生)一族。
大学毕业后成为 “蚁族”,这些群体就像蚂蚁一样:高智、弱小、群居,他们大多从事保险推销、电子器材销售和餐饮服务等低层次、临时性的工作,绝大多数没有“三险”和劳动合同,有的甚至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收入低且不稳定。大学毕业生“蚁族”群体“蚁族”生活条件差、缺乏社会保障、心理存在问题,他们的出现也反映出社会劳动力市场结构、就业结构等系列问题亟待调整的现状。
1、生活条件较差
(1)家庭出身情况调查:
通过调查发现,许多人在大学毕业后,漂在城市里打拼,成为“蚁族”。在蚁族里,将近一半来自农村,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即使来自来自城市,家庭经济状况也是平平。
“蚁族”几乎都是“穷二代”。被参访者张斌说:“都是农村来的,只能慢慢一步一步来,谁让咱爹不是刚呢?”
  “蚁族”表示,大多数是由于家庭原因迫不得已的。本来平民出身的孩子机会就少,没有任何的家世背景,而在当今社会关系中,权力、金钱与人脉成为主要构成因素,所以变成“蚁族”是他们不可避免的一条道路。
(2)蚁族的住房状况调查:
大部分的蚁族是与同学在一起合租房子,条件较差,通风条件、卫生条件、安全条件等等都不是很好,人均居住面积为10平方米左右,外面的环境也不好,杂乱嘈杂。在房价飙升的时代背景下,这样也是无奈之举。
被采访者李冉,已在蚁族的群体中呆了两年,由于考研失败,又耽误了找工作的好时机,大学毕业以后,就找了间月租300元的房子安顿下来。
  李冉告诉我们:在城乡结合部或近郊农村,居住着许多像他这样的大学毕业生,年龄集中在22~29岁,受过高等教育,但收入低很低,主要从事保险推销、餐饮服务等临时性工作。居住条件特别差,由于阴潮,房间里的衣服和被子都长了绿毛,但也没办法,想住好的,但是没钱啊。
(3)蚁族的上班及出行状况调查:
王海说“经济收入与出行是成正比的,假如我有足够的经济收入之后,然后就可以有自己的私家车,无论是上班还是出行我们不用挤公交,就算不想开车我们也可以很随意地打的,并且不用为生活而苦恼。可是这只是假想的……”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距离,所以他们只能选择每天早早地去等公交车,挤公交,这是他们出行方式的主要方式。此外,大部分的上班时间也都在8点左右,他们乘公交的时间也赶到了一起,正是这些原因,造成了他们出行状况的艰难。“我们这每天都会上演公交大战,唉,没办法,大家都赶着去上班。”据了解造成他们乘车难不仅仅是因为这里公交运力不足,更主要的则是因为城市的交通拥堵,他们表示希望交通部门采取有效措施,疏导交通,从而减少他们出行所用的时间。
2、社会保障
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蚁族群体目前存在巨大的健康风险。当前大学毕业生主要生活方式和行为不合理主要体现一下几个方面:(1)上网等行为使作息时间不规范;(2)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和不平衡的膳食营养,使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3)工作压力较大,工作时间较长,没有足够的时间休息。疲倦成为一种常态,通过调查了解到平日里熬夜3点4点,是很正常的。
总之,社会压力很大,过劳现象严重,蚁族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被参访者马辰说:平时会比较注意身体,不会让自己感冒生病,因为单位没有医疗保险,看病需要自己掏腰包,而且还费时间,耽误赚钱,病了就吃板蓝根,人人就过去了。
3、蚁族的心理问题
蚁族由于工作压力过大,长期生活在压抑的生活状态下,随即而产生的一些心理问题也不可小觑。
“蚁族”们大多有自己的梦想,比如希望在三年内有车,五年内有房等。尽管这些梦想是他们最大的精神支撑,但按目前的情况来看,能够圆梦并脱离蚁族的人可谓凤毛麟角。坚守的“蚁族”们只能继续努力。
刚毕业的大学生作为蚁族的新成员,她们对自己的定位尚不够准确,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很容易遭遇挫折,并可能因此产生诸如焦虑、抑郁、敌对感等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思想情绪波动较大,据调查他们中有相当大一部分人参与过网络群体性事件,比如网络签名、网络声讨、人肉搜索等。这意味着,如果没有合理的宣泄途径,“蚁族”有可能通过虚拟环境和现实环境的互动,促成群体性事件的爆发,并将对自身和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当问及为什么不回老家时,何文杰说道:“家里是农村的,是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发展的不好,不好意思回去,想在城市里奋斗一段时间,等工作稳定了就回去。”

调研感言
1、政府部门:
政府部门应该针对蚁族群体展开良性的调节,比如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政策的改良,就业方向的优惠,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或给予一些职业培训,在住房方面可以提供一些帮助和优惠。
应尽量避免大城市就业拥堵的现象,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尽量避免“蚁族”的产生。
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失业保险制度等。
当然,“蚁族”是个社会产物,并不是单单政府部门就能干预、解除的,但可以尽量协调。
2、蚁族自身的认识:
虽然,蚁族”所涉及到的住房、低收入、工作条件的问题与国家、公司相关,但更多的是我们自身的问题。在校习业与社会就业的衔接,目光高远与当前形式的差距。所以,我们也应正确的认识自己,摆好自己的位置,不要盲目的成为“蚁族”,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不同的地域,可以适当从一线城市转到2线3线城市,只要适合自己的发展都不失为一个好建议。





  • 筑梦篇
驻济农民工——追逐人生梦,筑建中国梦
2013年的暑假虽然炎热,但抵挡不住大学生们的热情。365足球投注团总支以“中国梦”为主题,立足于农民工、大学毕业生、驻村书记这三大群体,成立了暑期实践团队,三个小组分头行动,力求挖掘他们身上的中国梦。其中,负责农民工的“筑梦”小组于7月11日起,对150余名符合条件的对象展开了为期5天的广泛而又深入的调查研究。此次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因聚焦中国梦这一独特的视角和大学生暑期工地亲身体验农民工生活,探寻农民工的梦想而受到了我省乃至全国各大媒体的关注与支持,其中山东商报、凤凰网、新华网等多家媒体均进行了相关专题的报道与关注。
7月11日,传媒学院“驻济农民工的中国梦”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一行十人在院团总支杜建老师的带领下开始着手于社会调查、素材搜集等方面的工作。此次调研活动针对群体为出生于农村为了自身的发展和对城市的渴望而进城打工的群体。本次社会实践将以驻济农民工对中国梦的理解以及个人梦想为出发点进行。其中包含四个切入点:农民工的生活观、农民工的学习观、农民工的精神生活、农民工的教育公平问题。通过调查,展现外来农民工这一群体特有的物质和精神要求,通过他们微小而平凡但却不可忽视的梦想,来体现中国梦的意义。
一人一个中国梦,但当这个梦想具体到不同的群体时,梦的色彩和味道又是如此的不同。农民工是群体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群体,他们为国家的建设、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虽然他们还在为别人打工,但他们的梦想仍然是筑成中国梦的重要部分,这些梦想关系到千万个家庭的幸福。改革开放将中国推入世界经济大潮以来,交织了国家富强和个人幸福的“中国梦”就成了全体中国人的共同追求。虽然大多数农民工对“中国梦”这个词没有深入了解,但每个人都有属于他的梦想,这个梦就是中国梦。如今,这个“中国梦”不断被注入一股全新的动力,那就是农民工。

“梦想,就是每天都能接到活儿,让我底下的六百多个工人有活儿干,有钱挣”
十六岁便从四川老家来到济南,经历了十三年建筑工地脚手架上飞檐走壁的辛苦劳作,开着自己的私家车,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一名包工头的二十九岁青年王军(化名)依旧带着淳朴的笑容,目光闪亮,向暑期社会实践的大学生们聊他的农民工生活。
他说自己能从一个小小的木工爬到今天的位置没有经历过太多的挫折,幸运是自己成功的秘诀。当然,幸运是不会凭空降临到一个人身上的。在被问到这么多年的工作中自己最看重的品质是什么时,他不假思索地回答,诚信。答应别人的事自己一定会保质保量地完成,诚信是他信守的原则,也正因为诚信,使得他结识了很多朋友,在工作中帮了他很多忙,才使他有了今天小小的成就。

采访包工头王军
当被问道对“中国梦”是否了解时,他不好意思地笑了:“我学历低,平时比较忙,需要各地跑,几乎没时间看电视,我不知道你们说的这个中国梦是什么,我不懂这个词儿……你要说我自己有什么目标或者是…梦想,那就是每天都能接到活儿,让我底下的六百多个工人们一直都能有活儿干,有钱挣,那就行啦,嘿嘿。”王军与工人们的关系很好,不管是年龄小的还是年龄大的,提到王军,工人们都是夸,“我们老板人很好,过年给我们包车回家,不用挤火车,上面拖欠我们工钱,他带着去要欠款,跟着他我们觉得挺好,嘿嘿。”王军说,自己也是从十六七岁的年纪干了十三年走到今天的,这里面的酸甜苦辣自己特别清楚,做了包工头就得对底下的工人们负责,尽全力保障和维护他们的权益。王军的妻子一直跟在身边照顾他,女儿五岁,在四川老家幼儿园,跟着爷爷奶奶。正值假期,女儿随奶奶一起来到父亲工作的地方,很是兴奋,问她喜欢山东还是四川,她不假思索地回答,山东!问她为什么呢?她说,因为爸爸在这里!王军的脸上洋溢着幸福又心酸的笑容。以他现在高达七位数的年收入,完全可以在济南落户,把女儿接过来上学,一家三口团聚在一起。他说周围的朋友都在劝他,他也一直在考虑,但还是犹豫不决。山东是很好,济南也很好,但还是觉得家乡更好,自己现在也是随时出差,全国各地的跑,工地虽然主要在济南,但别的地方的工程也不少,孩子跟着他,不如在四川跟着爷爷奶奶,再说人嘛,总要落叶归根,自己在外面漂是为了挣钱养家,不希望孩子也跟着自己漂。虽然一年回去不了几次,但目前还是希望保持这样的生活状态。王军的观念极具代表性,与之相似的一大批农民工表示,虽然不知道会在济南待多久,不知道这个工作自己会不会一直做下去,但最后总归还是希望能带着妻子孩子回家乡的,济南再好,还是老家舒服。

和包工头王军一起深入建筑工地
根据调查问卷显示,在138位有效问卷中,虽然有66.7%的农民工表示已经适应了现在的这种生活以及周围的环境,但与此同时,有高达72.3%的农民工表示对济南这座城市并没有归属感。虽然还没有遇到薪水拖欠一直未发放的情况,但有64.2%的农民工表示自己并未签订劳动合同法以及社会保障权益。虽然有少部分农民工依然希望能尝试新的领域和工作,但有51.7%的农民工表示自己并没有学习另一项技术或开展其他事业的打算。此外,在参与调查问卷的全部农民工群体中,有高达82.5%的已婚群体,只有17.5%的未婚群体。农民工早婚早育的现象十分普遍,因长期在工地上劳作,很少有时间接触外界人群,大多数农民工会选择工地婚姻,所以建筑工地上出现了很多夫妻档和家庭档。虽然日子过得比较辛苦,但较高的薪水和相濡以沫的生存状态依然让他们觉得知足。此外,大部分30-40岁的农民工每天工作十小时,对于他们说,精神生活甚是匮乏,由于一天劳累的工作,工作之余,安排好家人的起居,便疲惫的入睡了。由于网络的普及,农民工在业余生活偶尔也会选择网上冲浪,打牌与看书在暴雨天也会成为一种不错的选择,但这种机会少之又少。难得的时间与家人通个电话都成了无比兴奋的事情。家是精神的寄托,来到陌生的城市,家人便是自己的精神支柱。
像王军一样从十几岁开始就来到济南打工的外来农民工遍布这座城市正在进行的各个建筑工地中,他们其中大多数人来自南方,以王军手底下六百多个工人为例,从四川老家来到这里的不下五百人。他们跟着王军走,用王军的话说,哪里有活儿,他们就去哪里,以济南为主,山东境内的其他地方也去,工人们跟着工地走,住简陋的临时集体宿舍,每天的工作时长达到十二小时甚至更久,除了睡觉吃饭,他们几乎没有剩余的时间可以做其他事情。一个普通的农民工的月收入低则五六千,高则能达到一万左右。他们的收入比想象中要多,已经能够达到甚至超出这个城市的人均收入水平。多劳多得的工作原则使他们宁愿多干点活多挣点钱,也不愿多休息一天。365足球投注暑期社会实践团的同学们深入这个庞大的农民工群体,跟他们一起,体验了一把与钢筋、砖块、混凝土亲密接触的生活。

“梦想…我想将来回家搞养殖,这个算吗?”
初中毕业后因体检未过而放弃当兵,选择成为一名建筑工人的二十一岁小伙子宋林(化名)脸上带着腼腆而羞涩的笑容,接受采访时不停地用手摸着头,稚气未脱的脸完全看不出已经是个四个月大婴儿的父亲。事实上以宋林为代表的新生代农民工已经升级做父母的例子在工地上非常普遍,他们都是从外地来济南打工的85~90后,工地单调的生活环境限制他们无法与外界有过多接触,因此与异性的交往也仅仅局限于建筑工地上的“同事”们,二十出头便做了父亲母亲,对他们来说不仅要每天负荷巨大的体力劳动,还要过早接受为人妻为人夫,为人母为人父的角色转变。在被问到和妻子之间的爱情故事时,宋林羞涩地笑笑说,“我和她就是在工地上认识的,当时是老板娘签的红线,见了一面就喜欢上了,就让我妈去说,然后就好上了呗。”)妻子刘梅(化名)听了也笑起来,脸上洋溢着带着幸福和知足的笑容,怀里的宝宝支着小脚站在母亲身上,刘梅抱着他,生怕他一不留神就摔下去。宋林的母亲谭蓉(化名)和父亲宋刚(化名)在这个工地上从事木工的工作,五年前和儿子一起从四川老家来到济南,跟着工地到处漂。

采访宋林和他的妻子、儿子
宋林的弟弟宋果(化名)今年刚参加完高考,在四川,五百多分的成绩足够他上一个比较好的大学。弟弟在老家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而现在,正值暑假,弟弟宋果和奶奶一起也来到了这里,在工地的脚手架上,宋果带着安全帽,举着钳子认真的扭着一颗用来固定框架的螺丝,累的满头大汗。宋果说自己想体验建筑工地的工人生活,体会哥哥和父母亲的辛苦,上了大学之后要更加努力地读书,将来想从事与汽车有关的行业,挣更多的钱,让父母亲不用再这么辛苦。而奶奶则趁着这个机会和孙媳妇儿一起照顾小曾孙。这个工人之家终于团聚,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知足的笑容。在被问到对现在的生活满意吗?有没有其他打算或者想要实现什么梦想和目标的时候,宋林顿了顿,一本正经地说:“对现在的生活挺满意的,梦想…我想将来回家搞养殖,这个算吗?”宋林说他特别想回四川搞养殖,但在这方面他一窍不通,只是脑子里有一个模糊的想法,不知道该如何实现,也没有足够的相关知识和经验,一切都需要时间。谈到梦想,年仅二十一岁宋林和妻子都表示,孩子能健康成长,一家人能一直这么幸福地生活就是他们最大的梦想。
在农民工这个群体中,其实大多数人都怀揣着自己的学习梦,希望有机会学到更多的技术知识,但是因为生活条件、家庭的制约,他们往往没有精力与时间以及金钱去实现这个梦想,如果想接触其他的事业,更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
也许正如包工头王军所说,在刚踏上农民工这条路的时候,每天想的其实没有那么多,踏踏实实干活,干完活之后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睡觉,休息,虽然很累,但过的很充实,身边的兄弟姐妹就像一家人一样,那么多年也就这么过来了。一开始也会羡慕自己的上司开着私家车出入工地,想着什么时候有一天自己也能这样。当有一天自己真的奋斗到想要达到的样子,才发现原来这个位置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轻松,虽然不用再天天干那么多又脏又累的活儿,但也多了更多压力和责任,心累。这时候才知道,心累比身体累更累。

“没办法,不干活只会让我觉得自己很没用,我必须帮孩子负担点。”
已经年满七十岁的王永顺(化名)大爷是这个工地上的门卫,当这座城市里同龄的老人们过着散步,买菜,看孩子,下象棋的闲适生活时,他每天五点就要起床来到工地上,开始他看似并不劳累的工作。他说自己特别想像工地上那些五十多岁的农民工一样上脚手架工作,虽然很累但挣得多啊,而自己这一把带着病的老骨头实在没有那个实力,只能在这里看大门,挣点微薄的收入。王大爷来自这个是济宁市微山县,有三个儿子,其中两个儿子在济南生活,大儿子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十二年,靠卖早点为生,至今仍住在一年两千块租来的平房里。王大爷在家乡有套盖了两层的房子,在被问到既然有三个儿子,年纪这么大了为什么还要出来打工的时候,他回答说,家里的地太少,种了只够自己吃,没有其他额外的收入,但人不能光填饱肚子,还要挣钱啊,没办法,老农民除了种地别的不会,只好来看个大门帮孩子们减轻点负担。孩子们都没好好读书,没什么文化,在家没地可种,就只好出来打工或者做点小本生意。大儿子的孩子在济南上初中,负担很多,只靠卖早点赚的钱无法负担整个家庭的支出,“没办法,不干活只会让我觉得自己很没用,我必须帮孩子负担点。”王大爷笑着说。据我们的实地考察在这个建筑工地上,有很多像王大爷一样的大龄农民工,在五十岁到七十岁这个年龄段中,不乏依然奋战在工地脚手架上与钢筋水泥为伴的人群,他们在应该安享晚年的年纪做着青年和壮年劳动力从事的超负荷工作,这工作虽然很累很辛苦甚至超出他们身体所能承受的极限,但却是他们以现在的年龄能够赚取最多薪水来减轻孩子们负担的最佳途径。他们觉得,为了孩子们能生活的轻松一点,自己再辛苦也是应该的。当问到自己对现在的生活是否满意,还有什么想要实现的梦想时,王大爷说,现在的生活已经比自己年轻的时候好了太多太多,改革开放真的给国家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己已经很知足了。唯一希望的就是孩子们能越过越好,孙女将来考个好大学,日子越来越顺心。

老大爷提起孙女,开心地笑起来
在外来农民工这个群体中,有很多家族连带关系,一家两代甚至三代在一个工地上工作,对于“没文化”,“没读过书”“只能靠体力活赚钱”的他们来说,只有“高辛”才能获得“高薪”。包工头王军说,他底下有六百多个工人,按建筑工种分,有木工、瓦工、混凝土工、钢筋工、抹灰工、管道工等等根据工种和危险性的区别,工人们的工资是相对不同的,技术性和危险性越高的工种自然拿到的薪水就越高。一个工人每天最低能拿到两百到三百,高的能拿到四百到五百。这样的薪水甚至远远超过这座城市的白领阶层,但“高薪”的待遇是在超负荷的体力劳动和高危风险下获得的,没有其他谋生手段的他们从没想过不做这个工作他们还能做什么才能获得这么高的薪水,因此别无选择。由于工作之外没有剩余的空闲时间,来到这座城市已经有一定年头的他们,精神生活和业余生活极度匮乏,在138位被调查的农民工中,有44.5%的农民工表示,业余时间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睡觉,20.8%的农民工选择了上网,19.2%的农民工选择了打牌,只有10.7%的人选择了看书学习、参加文艺活动,而剩下的人则选了那项笼统的“其他”。没活儿的时候,工人们待在简陋而脏乱的宿舍里,有的躺在床上看手机,有的和工友一起看那台超小型电视机里正在重播的《中国好声音》,年轻的妈妈哄孩子睡觉,中老年妇女唠着嗑,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生活简单到单调,没有更多更高的追求,唯一的追求就是多干活,多赚钱,多攒钱。他们的脸上没有任何抱怨和不满,几乎所有人都很知足,脸上挂着笑容,眼睛里依然有闪着光的单纯质朴。

“梦想啊,我特想有一天我也能站到大舞台上,唱我自己写的那些歌儿!”
徐帅(化名)已经在这个城市奋斗七个年头了。“刚来的时候,什么也不会,从端盘子的服务员开始干,后来跟着师傅学跟刀,慢慢在厨房干,再后来,嘿嘿,从老板手里把这个店接过来了。不过,这么多年,它一直跟着我。”徐帅像爱抚婴儿一般摸了摸手中抱着的吉他,咧着嘴,憨憨的笑着。

麻辣鱼老板徐帅为我们自弹自唱他原创的歌曲
农民家庭出身的他没念过大学,不想跟着家里继续种地,便来到城里一家饭店打工,喜欢吉他,喜欢音乐,进城的时候没带别的,就把吉他带来了。他的吉他已经弹得炉火纯青,七年来,他创作了五十多首原创歌曲,已经是饭店小老板的他依然保持着给客人弹唱歌曲的习惯,客人多的时候,他喜欢唱,客人少的时候,他喜欢唱,没客人的时候,他唱给员工听。用他自己的话说,不比那些电视上的歌手们差。“梦想啊,我特想有一天我也能站到大舞台上,唱我自己写的那些歌儿!”说到梦想,徐帅一下子来了精神,“真的,我现在没有什么其他想法,就想把我写的这些歌儿唱给更多的人听,我需要一个舞台,大舞台。”生活中的徐帅为人十分憨厚,对员工很“仗义”,对顾客很“客气”,一谈到音乐,他就像点着了火一般兴奋,他的桌子上有很多谱子,自己做了曲填了词,他待它们像是珍宝,的确,它们是他通向大舞台的珍宝。
梦想的范围很宽广,可以很宏大,也可以微小如尘,也可以庞大恢弘。谁说农民工没有梦想,在发出的150份调查问卷中,有138份有效调查问卷,其中35.8%的农民工表示一点也不了解“中国梦”是什么,39.2%的农民工表示只是偶尔听说,只有25%的农民工有对这个词的大致概念。当问到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的时候,他们的回答是“我只想好好工作,好好赚钱,然后…生活越来越好吧。”“孩子能健康成长,一家人像现在这样幸福快乐就行了。”“多挣点钱,帮孩子减轻些负担。”“我想要一个大舞台,唱我写的歌。”
当交织了国家富强和个人幸福的“中国梦”就成为全体中国人的共同追求,这些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筑梦”的农民工们也应该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他们在国家逐渐加深对农民工优待政策的浪潮中成为“中国梦”的全新动力,城市,因为他们而变得更加美好,他们用双手,用身体,用血汗为构筑中国梦奉献着自己的力量,而中国梦,也因给了他们想要的踏实和幸福,有了新的意义。虽然一切还没有那么完美,但美好的明天就在前方,他们相信美好,梦想也相信。
















▲ 成果展示
  • 小木工13年打工变身包工头

撰写新闻稿被多家新闻媒体发表

新闻稿转载主要涉及网站

  • 大学生创业遇“合伙人”烦恼



网易新闻网刊载寻梦组通讯

凤凰网刊载寻梦组新闻稿


▲ 结束语
此次调研活动旨在深入基层,了解当代毕业大学生和农民工的生存状态、工作现状和发展预期,关注第一书记的生活状态,展现第一书记在城市化进程中为乡村的经济发展、新时代农民的精神风貌的转变所作出的突出贡献,了解他们对“中国梦”的理解和追求。此次调研活动对同学们专业知识的提高,个人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传媒学子在社会实践中磨炼自己,锻炼和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毕业大学生的就业、创业经历引起在校大学生深入认识和理性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以及职业规划。第一书记心系基层,建设基层的精神也鼓舞着广大青年学子,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我院专业教学的延伸,是专业教学与学生工作的有机融合。在假期,学生不是单纯的休息,而是获得一次宝贵机会,拿起摄像机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真正用理论指导实践,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用镜头关注社会热点和民生百态,增进对社会的观察和了解,提前过了一把“记者瘾”,这充分体现了艺苑学子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 传媒梦之队分工一览表
总策划:杜 建
总导演:范 林
总编辑:王婷婷
副总导演:侯菊茹 邢怀远 李娜 刘嘉磊

寻梦组
策划:范林、邢怀远
文案:孟亚萍、范淑军
采访:韩汉、许艺璇
摄像:赵巍巍、陈冬超
摄影:纪凯
剪辑:李红卫

追梦组
策划:王婷婷 侯菊茹
文案:赵 燕 密 凯
采访:赵 燕 位 茜
摄像:董永荣 刘玉博 房小龙
摄影:高祎峰
剪辑:房小龙 董永荣

筑梦组
策划:李娜、刘嘉磊、魏茜
文案:李娜、孙晶、董雪
采访:孙晶、李娜
摄像:王桐、杨学坤
剪辑:李娜、王天、孙晶、杨学坤
记录人员:董雪
调查问卷发放:卢庆林、王天、马安邦











策划:学生会秘书处
编辑:学生会秘书处
━━━━━━━━━━━━━━━━━━━━━━━━━━━━━传媒学院团总支、学生会 2013年9月16日
Tags: 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 学生会工作简报 第八期 下一篇 学生会工作简报 第六期